台北市 ▏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:台北機廠

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,是我近幾年逛北台灣古蹟中最喜歡的,雖然目前只開放澡堂,


在這裡我看見父親的影子,父親是台鐵員工,有時候穿著藍色的工作服,以前家裡有個鐵櫃放滿了他的「家私」,是一堆鐵器或工具,是我不懂的男人浪漫。



台北機廠是台灣鐵路發展維修與製造基地,發展與台灣鐵道密不可分。


上一世代人上班的箴言:快快樂樂上班、平平安安回家、準時上下班、努力增產報國。


清代至日治初期台北機廠歷史與台灣鐵路發展時間軸

清朝

1885年光緒11

清朝為製造在台灣所需要的槍砲,在今日台北北門外設置機器局,隔年2月台北機器局竣工。

1887年 光緒13年,丁日昌聘請英國工程師摩利臣(Gabriel James Morrison)設計規劃台灣鐵路

1888年 光緒14年,清朝開始修建台北到新竹段鐵路

1891年 光緒17年,基隆、台北段鐵路完成通車

1982年 光緒17年,機器局內開設火車廠,開始修理車輛的業務。

1895年 光緒21年明治28年,甲午戰爭清朝戰敗,日本陸軍接收台北機器局,改為台北兵器修理所,轉型為鐵路車輛維修的「台北鐵道工場」

日治

1908年 明治41年,1024日縱貫線全線通車

1016年 大正5年,興建淡水線新北投支線,設新北投驛。

1919年 大正8年,建設縱貫線海線。

1921年 大正10年,平溪線完工,集集線通車。

1922年 大正11年,鐵道部收購關山至台東段鐵道,10月份竹南-彰化海線竣工。

1924年 大正13年,宜蘭支線竣工通車

1926年 大正15年,花蓮台東,東線鐵路完工

1927年 昭和2年,鐵道部收購集集線

1929年 昭和4年,鐵道部收購平溪線

1933年 昭和8年,松山台北鐵道工廠建築完工

新的廠區在松山區落成,佔地近20公頃,包括總辦公室、組立工場等大型廠房,成為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鐵路車輛維修基地。


二戰結束



國民政府時代,改名為「台灣鐵路管理局台北機廠」,在美援計劃下新建柴電工區與新車工場,維修範圍擴展至蒸汽火車、柴電機車及電力機車。

 

轉型期


2013年,維修作業遷至桃園楊梅富岡車輛基地,原廠區正式走入歷史

2015年,全區被指定為國定古蹟

20198月,成立「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」,將台北機廠轉型為國家鐵道博物館,保存展示台灣鐵道歷史,用博物館的方式重生,延續歷史價值。

因為太喜歡這裡,我要分篇記錄。

-

文字內容部分來源:

臺灣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網站

國家文化記憶


留言